“突眼大耳叫我縱目面具,大魚飛鳥猜我金仗秘密……火鍋吃嗎帶我三足炊器,青銅神樹看我矗立天地,新星閃耀待我揭開謎底……”今年3月,川觀新聞獲授權改編自大張偉同名流行歌曲的三星堆文物電音“神曲”《我怎么這么好看》在短視頻、微博等各大平臺著實火了一把。它不僅受到公眾的歡迎,更是得到了專業(yè)人士的認可。
10月19日,在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公共考古指導委員會會議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冉宏林提到,這首電音“神曲”用當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炫酷方式呈現(xiàn)神秘燦爛的古蜀文明,讓考古具備了娛樂性、觀賞性,拉近了與公眾、與生活的距離。
確實,考古,盡可以多一些年輕的風景。年輕,不一定指的實際年齡,更是指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開放心態(tài)。網(wǎng)紅綜藝《國家寶藏》主持人張國立每期節(jié)目都從跟觀眾的互動開始:“我們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這樣一種反差感,帶來跨時空的大角度、大視野,每個文物既講“前世傳奇”,又講“今生故事”。比如古代的“虎符”,引出今日我國密碼領域發(fā)展,縱目面具引出“天眼”天文望遠鏡以及天文學發(fā)展,從而讓節(jié)目信息量大,且層次豐富。
年輕,意味著在內容上不是自說自話,而要考慮受眾的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三星堆最新出土的一位高冠青銅人像“撞臉”諸葛亮,而戴尖帽的青銅立人則活像宇宙英雄奧特曼。上述比喻是從最早看到他們的“坑長”口中傳出的,而這些90后年輕坑長有著與當下年輕人一樣的文化結構,易于引發(fā)共鳴。
年輕,還需要考慮在溝通上能夠找到與公眾順暢對話的語言與形式。在本次三星堆新一輪發(fā)掘中,全景式的直播成為一大亮點,觀眾在屏幕前,可以同步看到文物從坑中一點點提取的全過程,可以聽到專家的講解,還可以通過屏幕切換,從其他連線互動的博物館中了解青銅器、金器、玉器等某一類文物的知識,最大限度降低了專業(yè)門檻和時空限制,將一次、一個單元的發(fā)掘所產生的文化教育、社會教育作用,發(fā)揮到極致。
當然,年輕態(tài)、年輕化不等于迎合年輕人。有網(wǎng)紅“段子手”之稱的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沒有專家、官員的距離感,很容易就跟年輕人打成一片,但同時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拒絕媚俗的、短視的價值和流行風尚。在一檔節(jié)目中,對于文化遺產有著不同理解的單霽翔和馬伯騫有一場針鋒相對的辯論,讓觀眾見識到他的倔強和堅持。
年輕的風景也不代表犧牲專業(yè)性、權威性,反之,將考古學置于公眾視野,更多關注意味著更多監(jiān)督和更大的責任。即便是一個業(yè)余文物愛好者,如網(wǎng)紅博主“才淺”,他在自制金面具、金仗時,所用到的材料、工具、手法是否能還原文物效果,都在網(wǎng)友的注視下。大膽創(chuàng)新、謹慎求證,古老而年輕的考古,將走出一片不一樣的風景。
轉自:四川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